海通证券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遭通报批评 2024年来合规风控频踩红线
中国网财经5月10日讯 5月8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因对IPO企业科利德首发上市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对海通证券(600837.SH)及2名保荐代表人予以通报批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来,海通证券在业务合规问题上屡踩红线。此次被通报批评前,海通证券已被证监会立案,年内投行业务已两次遭到监管点名。
此外,海通证券已连续两年净利润暴跌,2023年其净利润下滑超80%,成为千亿市值券商中业绩降幅最显著的公司。
因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被通报批评
2023年6月15日,上交所受理科利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后因项目撤回,上交所于今年2月终止了科利德的发行上市审核。
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发行人科利德存在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准确、未充分说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等违规行为,相关情况与申报文件披露不一致等情况。
上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及现场督导工作中发现,海通证券作为科利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存在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未充分核查研发人员认定依据;未充分核查研发投入金额的准确性;未充分核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海通证券因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分别于2023年6月15日、2024年1月29日被采取监管警示、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并提交了书面整改报告,但未能举一反三,未切实整改到位。上交所在科利德项目现场督导中仍发现,海通证券在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质控、内核意见落实不到位、质控部门现场核查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上交所在5月8日的公告中指出,“海通证券在多个首发保荐业务中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因此对海通证券予以通报批评。
此外,张波、周磊作为海通证券指定的科利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存在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未充分核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问题,同样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已多次因违规被监管警示
事实上,年初至今海通证券已经多次因合规问题被监管“点名”,这或将削弱市场对海通证券专业能力、合规风控水平的信任度。
2024年4月30日,因作为格力债券“21格地02”“22格地02”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未对相关情况分析核查、尽职调查、报告不及时等,海通证券被广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
4月份,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对海通证券进行立案。
1月,海通证券及相关人员因保荐不尽责、擅自改招股书等投行业务违规两次遭监管处罚,4名保代被通报批评,3名相关负责人被警示。
此前,新“国九条”的颁布再次向市场强调了券商责任:进一步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查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上市证券公司共43家,从年初至5月的监管实践看,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沪深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全国股转公司针对上市证券公司已开出超70张罚单,其中,“内部制度不完善”“未依法履职尽责”成为上市证券公司被罚事由的高频词汇。
2023年净利润缩水80%
不仅执业质量问题频出,海通证券业绩也出现大幅下降。2023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29.53亿元,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54%、84.59%。
今年一季度,其下滑态势依旧。2024年一季度,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4.11%、62.56%。
回顾海通证券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拉长时间线来看,2013-2021年,海通证券的营收水平一直紧跟“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之后,净利润排名也从未掉出前四。2021年后,海通证券连收两年下滑业绩,2023年营收仅约2021年的一半多,2023年归母净利润甚至不及2021年的十分之一。
从年报看,2023年海通证券多项业务收入缩水。其中,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3.15亿元、36.31亿元和26.49亿元,同比减少12.03%、14.8%和14.16%;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为-29.24亿元,同比减少12.19亿元。五大主营业务中,仅融资租赁业务营收同比微增0.63%,为51.22亿元。
此外,拖累海通证券全年业绩的原因还有境外业务。2023年,海通证券境外业务实现营收7.8亿元,同比减少70.24%,毛利率为-766.98%,同比减少621.2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王晨曦)推荐阅读:
202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 产业链上市公司产品被广泛应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