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阶段 2025年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IT业务领域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软硬件已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的需求,这进一步推动了超融合系统的部署。
实际上,金融、制造、医疗等高度依赖IT的行业,对基础架构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传统生产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又要满足现代云原生应用的敏捷性要求,还要满足在边缘计算场景中进行简单、统一的管理需求,由此推动超融合在近年来保持增长。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的早期阶段。与全球市场1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相比,中国的超融合集成系统市场预计将迎来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到2023年我国超融合市场将依旧保持23%的年复合快速增长速度,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30亿美元。
但想在广阔的超融合市场中掘金并非易事。2月8日,在华为“超融合+”战略暨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指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传统超融合亟需解决企业海量应用与IT基础设施高效融合、分支边缘宽环境适配及产业合作模式三大问题,以实现从设备融合到应用融合、从中心到边缘、从单一算力到多样算力及从单厂商全栈集成到软硬件生态开放的跨越。
华为发布“超融合+”战略
公开资料显示,超融合全称为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简称HCI,超融合基础设施将存储、计算和网络结合到一个系统中,以减少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并提高可扩展性。同时,还可以集合多个服务器共同创建一个共享计算和存储资源池以方便使用。
为应对前述行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诸多挑战,2月8日,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提出了“超融合+”战略,并围绕生态、体验和商业三个维度对传统超融合进行全面升级。
具体来看,生态方面,华为携手伙伴共同打造一站式IT应用解决方案集成平台——华为蓝鲸应用商城,使得企业应用像用手机App一样简单。此外,华为“超融合+”还将全面拥抱多种算力生态,满足复杂业务场景对多样化算力的需求;体验方面,华为推出面向分支边缘的专用硬件,在市电接入、噪音控制、宽温适配等方面进行强化,以适应边缘场景的复杂环境。
在外界关注的商业方面,华为表示,“超融合+”全面开放软件能力,并降低伙伴开发超融合产品的难度,同时还将开放硬件平台,由华为构建存储底座,将计算部件选择权交给伙伴,帮助伙伴“积木式”构建计算型存储产品整机,实现技术共享和能力互通。
超融合玩家不断涌现
华为之外,在超融合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玩家也不断涌现,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的竞争。此外,受国产化、自主创新等趋势影响,VMware、Nutanix和Dell等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缩小,也为中国本土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空间。
Gartner将中国超融合供应商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如华为、新华三、浪潮、联想;专业HCI供应商,如安超云、志凌海纳、泽塔云,以及跨界供应商,代表厂商包括中国移动(SH600941,股价76.28元,市值1.63万亿元)、易捷行云、青云、深信服(SZ300454,142.1元,市值590.6亿元)、天融信、云轴科技。
其中,华为可提供最全面的 IT 系列产品,包括处理器、系统、软件和云等。目前,华为的超融合产品 FusionCube 已在市场上销售多年,FusionCube 可支持其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FusionSphere)和 vSphere。
而浪潮拥有两条超融合产品线:InCloud Rail 和 inMerge。InCloud Rail 是浪潮基于其超融合软件的解决方案,也是其业务的主要部分,而 inMerge 是基于 Nutanix 和 VMware 技术的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深信服方面,公司深耕安全领域,并较早进入了超融合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深信服的超融合结合了自有的基于 KVM 的虚拟化平台(aSV)、分布式存储(aSAN)、网络虚拟化(aNET)等,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该产品还包括深信服云平台(SCP)的云管理功能。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推荐阅读:
天元重工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548万元 同比减少10.7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